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资讯 > 正文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作者:黄玉新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5日 23:24浏览次数: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期待、新要求。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有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首要标准。好老师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教师既要做好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要成为涵养德行的“人师”。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先生,2009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2017年1月8日,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华中师范大学农药化学教师团队也是一支“黄大年”式的团队。团队现任负责人肖文精教授2003年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回国,带领成员瞄准世界农药化学前沿,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关,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团队成员28人中,21人为中共党员。全部成员都曾在国外留学,有着优秀的学术素养。他们无一例外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肖文精教授指导博士生

近五年来,他们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20多项。团队成功创制出全世界第一个在高粱地中使用的选择性超高效除草剂,引发众多国际著名农化企业跟踪模仿,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造福了人民,提升了国家影响力与竞争力。

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一位教师是为了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而去工作,并视其为人生大乐,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他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就获得了伟大意义。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的重要品质。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2020年疫情初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年教师陆方喆不幸感染新冠,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在医院隔离的每一天,陆老师始终牵挂着他的学生。

住院期间,陆老师仍坚持与教研室共同磨课、备课;康复后还在留观病房内直播上网课,学院同事了解到他的情况,提出帮忙代课,他都一一谢绝。当被问到坚持上课的原因时,陆老师说,尽管在隔离期间面临着诸多不便,但他有能力,也有责任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义务。他愿意给学生们上课、乐意与学生交流关于疫情的感受,分享让隔离期间的漫长时光也变得有意义了。陆老师的学生们在了解他的经历后深受感动,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说:“陆老师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还在给我们上课,我们更没有理由不认真听讲。”

陆方喆老师感染新冠肺炎仍坚持与教研室共同磨课、备课

治疗期间,陆老师了解到治愈患者血液里的抗体可以用于救治重症患者。在解除隔离的第二天,他就去捐献了300ml血浆,成为当地第一批捐献血浆的康复者。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教师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用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心灵。唯有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才能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责任。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教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

郭文安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第一届学生,1956年毕业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作为教师,他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他的课堂以结构系统、内容丰富而倍受喜爱,学生簇拥走道也要目睹郭老师的讲学风采、聆听郭老师的谆谆教诲。作为学者,他谦逊求索、严谨笃学,几十年如一日地躬耕不辍、刻苦钻研,只为呈现真正有价值且深刻的主体教育理论。

郭先生从1960年起长期参与各种教育学教材的编写,他和王道俊先生主编的《教育学》,是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教育学教材,已持续畅销40多年、先后修订编印7版、累计发行800余万册,获多项国家级荣誉。郭先生在终身学习、潜心问道中字斟句酌、追求卓越,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对学生的负责、对学问的严谨、对教育的奉献。如今,91岁高龄的郭先生为了便于工作,又给自己配了一副新眼镜,他说这样有助于进行第八版《教育学》的修订。

91岁高龄的郭文安教授研读修订第八版《教育学》

郭老师曾说,写一本好教材真是一件极磨人的事,但他依然愿意下功夫用毕生的精力去做。写好教材是培养好学生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知,注重与时俱进,才能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件事。

郭老师的学生们也是在这样的要求下成长起来的,他的弟子涂艳国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他回忆说,郭老师讲教育学,把他编写教材和探索主体教育理论的成果和感悟融入教学过程,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只要是郭老师的课,教室里就会挤得满满的。

郭先生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好老师应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应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引导学生成长为知识丰富、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之材。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做好老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余子侠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他坚守学术正道,待人以诚,诲人不倦,深受学生的欢迎与爱戴,曾被评选为学校“感动校园人物”“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余子侠教授给本科生授课

从教四十年来,余老师始终葆有一颗仁爱之心,用真心和真知教导学生,用爱心与温情守护学生。一个冬天,下着雪的地面格外湿滑,余老师班上一位腿部有残疾的学生在雪地里一步一挨难以行走。刚上完课的余老师见状硬是将学生由教学楼背到宿舍,一路上,寒风阵阵,那时的余老师已年过六十,途中不得已歇了三次,可即便如此,他仍坚持把学生送到了宿舍。学生说,“那天,余老师的背比父亲的还要宽厚温暖”。

有爱才有责任。因为有爱,课堂上的余老师即使脚受伤了也坚持站着上课。这份坚持,是一位老教授对初心的敬畏与坚守。因为有责任,对待学生他呕心沥血,悉心指导,一红一黑两支笔是他日常必备的随身之物。黑笔为学生写推荐材料、写评语;红笔为学生修改论文。大到文章的谋篇布局,小到标点的纠正、文字的润色,经余老师修改后的文章,总会布满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

这位年过花甲、衣着朴实、满心仁爱的老教师,告诫莘莘学子:“为师者需有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为学者要存高远之志、自立之志、进取之志。”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好老师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用远大志向、纯粹心灵引领学生;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应立德立身、为人师表;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需知识广博、充满智慧;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用爱启迪心智、滋润心灵。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师应自觉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到“四个相统一”,当好大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广大青年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上一条: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下一条: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