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访谈 > 正文

网络访谈

热门推荐

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教师要自觉追求教育家精神
以中华美育精神陶冶情操铸魂育人
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经济形势理性看)
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
习近平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
新质生产力理论丰富和拓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焦点访谈:多措并举 为生育助力解忧

作者: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23:10浏览次数:

生育是人生与家庭之大,也是社会与国家之要。为了提高生育率,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逐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推出20项具体措施,落实生育支持政策。10月28日,国家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生育支持政策牵涉到千家万户,那么这次出台的措施将给育龄家庭带来哪些新的支持?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围绕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这四个方面,提出了13条生育支持措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第一,强调系统谋划和部门协同,人口和生育是社会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有国务院层面的这样一个文件,把国家、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和协同起来,形成更好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第二,生育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生育、养育、教育,尤其是女性的职业发展,围绕这些发力。”

生育是人生与家庭之大,更是社会与国家之要。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压力。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总和生育率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国际上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也就是说,考虑到死亡风险后,平均每对夫妇大约需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让出生和死亡逐渐趋于均衡。而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必须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如果总和生育率低于1.5,会使人口的生育水平在低生育率陷阱出不来,会恶性循环,内在的它会自我强化,直接导致出生人口数不抵死亡人口数,人口负增长,1.3其实已经卡在比较低的水平线上了,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国家安全。”

为了避免掉入“低生育率陷阱”,近年来我国着眼于人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法律和政策。但仍有一些育龄人口“不想生、不敢生、不愿生”,那么是什么导致育龄人口生育意愿不高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年轻人是在担心生育带来的经济压力。

为了鼓励生育,国家一直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降低生育成本,为育龄家庭减负。2022年1月,我国已开始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将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在这次新出台的13条具体支持生育举措中,又首次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

支振锋:“建立这样的制度,就要把它制度化和规范化,就变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义务,需要在财政里对这个问题做出特殊的安排,为群众生育子女提供相应的补贴,这是要拿出真金白银了。”

科学的政策来自于实践的探索。在这次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之前,一些省市已开始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地发放生育补贴。2021年,四川攀枝花市在全国率先出台育儿补贴金政策,目前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张女士就是受益者之一。张女士一家要养育两个孩子,每月育儿开支是家里消费的大头,这让她和丈夫感到压力不小。

今年,当地出台了十八条生育支持措施,其中就包括给当地孕妇发放孕期检查补助、分娩补助,以及给养育3岁以下幼童的家庭发放育儿补贴。5个月前刚生完第二个孩子的张女士就享受到了这个的新政策。

张女士申请的各项补贴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虽然并不能覆盖全部育儿支出,但也能缓解一些压力。而让张女士感到温暖的,不仅有这些实在的经济补贴,还有护理假这一暖心的制度设计。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份普遍设立60天以上的延长产假,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以及5—20天的父母育儿假,各地产假均延长至158天以上。在这次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文件中,再次强调将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引导各地对生育假进行更加科学的配置。

支振锋:“生育假有一个配置给妈妈还是给爸爸的问题,传统上总是配置给妈妈,这就导致妈妈的职业发展遇到困境,现在我们在考虑生育假能不能更科学配置,把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负担更科学化、更优化。”

这次发布的生育支持政策综合考虑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中的各个痛点,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举措。其中包括大家关心的扩大生育环节的医保报销范围和惠及人群。在养育上,提出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破解0—3岁幼童的看护难题。

一个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女性都要付出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女性因为生育职业发展受到影响,有的还不得不放弃工作。一些用人单位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不愿意录用尚未生育的女性就业者。而这些现象,也影响了女性的生育意愿。

如何平衡生育和职业发展成了困扰很多女性的难题,徐亚璐就是其中之一。6年前,徐亚璐在一家公司当项目经理,频繁出差、加班是她的工作常态。有了孩子后,她无法再继续过去高强度的工作,权衡再三,她决定换个岗位。

两年前,她所在的中山市政府开始大力推行便于育龄妇女照顾儿童的弹性工作方式——“妈妈岗”。在这种新就业模式中,员工随时请假,甚至居家办公,耽误的工作只要自己找时间补上就好,这让员工更大地兼顾了就业和家庭。

而为了激发企业设立“妈妈岗”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实行每月300元/人的社会保险补贴和100元/人的岗位补贴,降低企业用人成本。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组织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进入企业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提升“妈妈岗”员工的职业技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而这些政策也促成了企业和“妈妈岗”员工的双向奔赴。2022年,徐亚璐看到一家企业设立了“妈妈岗”赶紧报了名。她应聘的是人事经理,虽然缺少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但考虑到徐亚璐之前做过项目经理,企业还是录用了她。

今年,“妈妈岗”政策再升级,由过去只针对有育儿需求的妇女,扩展到有育儿需求家庭的成员,这让不少年轻的爸爸也可以弹性工作,分担育儿压力。目前,中山市已累计备案企业超520家,备案岗位2.4万个,发放“妈妈岗”就业补贴近1200万元,实现高质量就业超5100人。受益于这一政策,徐亚璐找到了育儿和事业的平衡点,今年又果断生了二胎。

“妈妈岗”的就业模式探索出一条平衡育儿需求和职业发展的两全之法,也为我们探索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提出了新思路。

这次新出台的文件中,也将“强化职工权益保障,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作为一条支持举措,这既是对地方有益探索的借鉴,也是对困扰年轻人的生育痛点的回应,是真正的需求侧改革。

宋健:“了解你的需求,回答你的困扰,再加以引导,这个过程不是管理,一定是社会治理,甚至是柔性治理,就是让年轻人浸润在友好型的工作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环境里,把国家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家庭的利益结合起来,慢慢地体会到婚姻和生育背后的价值。”

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聚焦家庭育儿方面的痛点难点,提出了13条具体的生育支持举措,这不仅完善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将进一步推动建立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也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着眼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能形成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社会状态,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愿意生、生得起、养得好的良性循环。

上一条:焦点访谈:15分钟“小美好” 释放校园新活力

下一条:焦点访谈:中国“智”造 广交会上唱主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