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访谈 > 正文

焦点访谈:强体 砺志 筑未来

作者: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6日 21:14浏览次数:

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两小时体育锻炼。今年以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文件,多地也出台政策,明确要求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给体育课和课间活动“加时”“加量”是好事儿,可是实施起来,不少学校都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体育场地够不够用?课程安排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如何点燃孩子们对运动的兴趣?今天(3月26日)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学校的实践。

3月20日中午,北京石油附小的篮球馆热闹非凡,一场四年级的篮球比赛正在进行。比分交替上升,队员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球员们在场上奋力拼搏,场下,双方的啦啦队也毫不示弱。在石油附小的室外篮球场,另一场比赛也在同时进行着,每进一球,同学们就欢呼不已。

2025年新学期开学以来,班级赛成了不少北京中小学的“标配”。开学伊始,北京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也就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八条”,“体育八条”着重解决学生运动时长不足、体育“阴阳课表”等问题,它的一大亮点就是首次在北京中小学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班级赛”。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体育教师蔡栓柱:“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参与其中,可能不参加篮球联赛,但可能参加足球联赛,不参加足球,可能参加花样跳绳,总有展示的平台。”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夏明霞:“跟去年相比,体育活动的时间增长了,比如我们每天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大课间,各30分钟,每天还有一节体育课,再加上课间15分钟,一天下来将近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我们这学期还增加了比赛的次数,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比赛,班班有比赛。”

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体育八条”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记者看到,北京石油附小的体育老师在跑步的练习中,就给孩子们设置了各种小障碍,让他们勇于挑战。

2024年12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儿童青少年科学健身20条”,为儿童青少年主动健身、科学健身提供了权威指引。2025年1月1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纲要》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今年以来,多地也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保障学生的体育活动。各学校充分挖潜、精心设计,让学生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在青岛同安路小学,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多样的课间活动选择,学校把70后、80后家长请进学校,教给孩子他们过去玩过的游戏。

青岛同安路小学东校区执行校长刘晓蓉:“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打毛尾等老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快乐,拉近了亲子距离。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快乐,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熏陶。”

在保定十七中,一场激烈的班级足球赛正在进行。赛场上,球员们全力奔跑、激烈角逐;赛场外,不少同学拿着仪器,专注地操作记录。原来,这是学校将体育运动与跨学科项目学习融合的新尝试。

延长时间、安排创意游戏和实践,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在课间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了。有了活动时间的保障,还要填补设施的“空白”。但是对于部分中小学来说,大课间也让一些学校场地不够用的现实问题更加突出,体育场地不足怎么办?

十点刚过,位于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了学校屋顶。从无人机的视角看过去,校园里乒乓球桌密布,俨然是一个乒乓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童欣:“我们这是一个网红楼顶,华泰校区楼顶一共有208张乒乓球桌,能够同时满足9个班的学生一起在楼顶进行乒乓球运动。”

同学们在这里尽情挥拍,享受着乒乓球带来的乐趣与激情。而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大课间,课间休息、课后时间,孩子们都能随时拿起球拍,一展身手。但是在楼顶,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呢?

童欣:“我们楼顶平常封闭式管理,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才能到楼顶参加乒乓球活动,围栏在以前1.4米的基础上又加高了40厘米,现在到了1.8米。墙边上都有很多安全的温馨提示、安全广告语,就是说球掉楼下不看不捡,生命安全远比捡球更重要。”

由于空间有限,学校巧妙地将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开发成了运动场所。在电子科大附小,学校的大课间有一个小时,在课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等十余种运动项目。

每当看到学生在运动中释放的能量和激情,康永邦就觉得很欣慰,多年前,他刚到电子科大附小当校长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9月1日的开学典礼,全校1000多学生,不到半个小时就有23个同学因体力不支被扶到主席台休息,这件事让我感到无比震惊。孩子身体健康这个样子,长大怎么为国家作贡献?”

这件事让康永邦下决心狠抓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学校逐步延长了学生在校体育活动的时间。除了一小时大课间,每天一节体育课,再加上延时服务体育锻炼课,学生在校内的运动时间达到了三小时。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效果怎么样?康永邦用一组数据回应了记者的疑问。

康永邦:“去年毕业班的平均身高是156.26厘米,比2014年毕业班身高151.5厘米高了4.76厘米。身高的变化,学生健康、自信、阳光,这种活力让我们感到特别幸福。”

让运动成为学生们终身受益的习惯,不仅要保障充足的课时和场地,还离不开对学生的巧妙引导和激励。因此,如何让学生爱上运动,并将热情保持下去,十分关键。

谢雨彤是淄博金茵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足球了。在金茵小学,足球是必修课,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和水平的孩子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二年级主要以球性练习和足球游戏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三年级以上开始进行技巧和对抗练习。

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翠刚:“我们学校没有不会踢足球的孩子,我们每周一节足球课,专门训练足球,我们还有活动支撑,四级联赛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

正是在一年级的足球课上,老师发现谢雨彤是个踢球的好苗子,于是把她招进了校队。目前,谢雨彤已经进入淄博市青少年队继续追寻自己的足球梦想。为了推动学校足球水平的提高,金茵小学还聘请了退役的足球运动员作为校外老师给学生提供指导。近十年来,金茵小学足球队取得省级冠军5个,先后输送了11名国家队和国少队队员、9名省青少队队员。

在金茵小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足球爱上了体育。体育融入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融入了他们的快乐成长。

体育是一门成长的大课,它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孩子们掌握某些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会让一个孩子受益终身的。怎么把这门课上足上好,让孩子们热爱运动,有时间有地方运动?怎么让体育课变得有趣好玩?学校要挖潜也要创新,而首先就是要有“健康第一”的理念。希望通过政策推动,学校落实,能够让体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快乐必修课。

上一条:焦点访谈:AI赋能 政务增效

下一条:焦点访谈:提振消费 加速“向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