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访谈 > 正文

中南大学张金学:一干就是32年 所带学生已成长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

作者: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7日 16:35浏览次数:

    1987年,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金学选择了辅导员这份职业,一干就是32年,所带学生超过3万5千名,没有发生过一起责任事故,一批学生已成长为各行业的领军人才。“帮助一个又一个有困难的学子摆脱困境,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是我最骄傲的事。”他说,这是他回报祖国的一种方式。

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遴选出10位高校辅导员和10位大学生,首次纳入“最美人物”系列,张金学入选“最美高校辅导员”。9月23日,国庆前夕,他应邀去北京观看国庆70周年文艺晚会节目彩排,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今日,记者在长沙采访了这位“最美高校辅导员”,虽然已经过去一周多时间,不过想起当时的情景,张金学还是激动不已。

个人命运和祖国发展紧紧相连结

“到人民大会堂,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这都是张金学从未想过的事情,他说,随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熟悉的旋律,音乐剧正式开始,他一直热泪盈眶地看完“浴血奋斗”“艰苦奋斗”“团结奋斗”这三幕。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以身许国,在飞机失事前用身体保护珍贵文件。地面人员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被烧焦的遗体,把这两具遗体分开后,两个人的胸前掉下了一个公文包,这个公文包里就是我国‘两弹一星’前期的实验数据。”张金学说,这是他在中南大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常用的案例,要让同学们永远铭记先辈们用生命保护重要数据的伟大精神,激发同学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勇气。

到了用音乐、歌声、舞蹈、背景展示的第四幕“奋斗吧 中华儿女”,张金学说,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壮阔图景,真是幸福感爆棚,“记得当年在长沙上学的时候,从我的家乡到长沙坐火车要三天时间,而现在坐高铁只要六小时、坐飞机将近两小时、而我自己开车也只要十三个半小时。我切身的感受到这伟大的巨变,当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想都没有想过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

观展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9月24日上午,“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向公众开放。做为中宣部邀请的时代楷模、双百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文化名家等代表之一,张金学说站在展览馆中,内心很激动,也很自豪。

历次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五年规划展板,展示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十年英雄人物墙,让我们铭记英雄典型人物,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建设、发展作出的牺牲与奉献;150个“新中国第一”成果模型、浮雕、场景展示,体现出一代代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实现伟大跨越中的智慧与才干。

特别是他最熟悉的教育发展版块,1977年,改变几代人命运的高考制度恢复,1983年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设立教师节,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等关于教育领域的展示,“让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张金学说。

爱岗敬业是报效国家的最好方式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常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张金学坚持了32年的工作理念。

张金学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上大学时,家庭相对困难,国家还不富裕,国家给的奖学金、助学金就是大学的生活费,“那时候认真学习,报效祖国成为我的追求目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尽他所能,上班在岗,下班在职,巧用各种妙法,化解学生思想上的“疙瘩”,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只要有学生来求助,办公室、寝室、操场等地方都会成为他与学生谈心谈话的场所,“张老师的办公室就是同学们的咨询室”。

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的新条件下,网上网下两巡查,课内课外同关注,工作以来,他成功处置过学生各类危机事件,在他的书柜里摆放着十几本工作台账,里面记载着化解和处置的100多起案例,结合案例做专题报告百余场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被学生称为“不会打瞌睡的报告”。

    督导学有所成、培育学生骨干、强化责任担当、做学生思想引领人……张金学说,从北京归来,满心愉悦,将继续“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奋斗不息”。(记者 岳霞 通讯员 王轩)

上一条:董正宇: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下一条:熊谟菊:加强思政课建设,打造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政课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