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访谈 > 正文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叶培建:我们的航向在群星璀璨处

作者:黄玉琦 李兵兵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2日 22:55浏览次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

自“嫦娥一号”升空以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奔月”梦想在探月工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中国业已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四号、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带领团队埋头攻坚克难,在嫦娥各型号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突破、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至2019年,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完成在即,七十四岁的叶培建仍忙碌在一线,且早已将目光投向宇宙更深处,并对中国飞向更辽阔星域的未来充满期许。 “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努力、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奋斗、继续奋斗”,“这就是中国航天人要做的贡献。”

“荣誉选择了我,责任就更大”

对叶培建来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获得“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意义,更多在于被荣誉选择的同时也被交付了一份更沉的责任。

目前,即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一切就绪,正待实施。叶培建说,中国深空探测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现在身体还比较好,所以就有一种责任感,想将来和团队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

强国论坛:在新中国70周年之际,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您有哪些感想?

叶培建:当得知自己被授予这个荣誉之后,还是很高兴的,也很激动、很自豪,但是也觉得受之有愧。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很多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人,但是荣誉选择了给我,因此我感觉今后的责任就更大。我现在主要在搞深空探测,深空探测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现在身体还比较好,所以就有一种责任感,要和这些团队在一起把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

强国论坛:您认为我们国家在探月工程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叶培建:第一层原因,我们国家在探月工程当中能取得五战五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我们国家的体制和机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历来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全国之力,嫦娥工程也是如此。

第二层原因,一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顶层规划设计比较好,做第一步就准备第二步,看第三步,每一步都继承了前面的成果,有新的发展;二是我们这支队伍很努力、很年轻,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不仅发扬了航天精神,也为航天精神注入了新的要素,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这就是我们成功的原因。

很多地球上的问题,光在地球上是解决不了的

每个时代总不乏有人问起: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很多地球的问题,光在地球上是解决不了的。”叶培建举例,大到国家对太空权益的维护和太空资源的利用,小到惠及人们日常生活的航天科技发明,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考虑,我们在太空探索的航程中绝不能缺席。

强国论坛: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下,探索太空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意义?

叶培建: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问题。坦率地讲,太空的研究,有的时候你要马上说它有什么用处是很难回答的。就当前来说去月亮、去火星对我们当前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和影响,为时太早。但是,就像我们的海洋权益一样,太空、宇宙就是一个海洋,太空里面的各个行星、各个星球就是大大小小的岛屿,从长远来说,为了探索太空,维护我们的太空权益,我们必须要去。

具体来说,尿不湿、数码相机、粘扣,这些都是航天技术应用到我们民间来的。所以,无论从眼前利益、还是长远角度来看,未来开发太空,必定会对人类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的青年人了不起

“每次开国际交流会,国外的同行都羡慕我们。对方坐的是老头,我们这边都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聊起新一代航天人,叶培建的骄傲溢于言表,“我们航天事业里的年轻人都是非常有出息的”。当年,“嫦娥一号”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如今,70后、80后、90后的优秀航天人都已在各自的岗位上挑起了重担。

强国论坛:您如何评价年轻一代航天人?

叶培建:青年一代的航天人们有着一种很好的航天精神,中国航天有这一批年轻人,有希望。

我认为航天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那么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很多的基础设施,但都比不上一条,我们留下了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

强国论坛:您带领团队在关键技术的突破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叶培建:这支年轻的队伍克服了很多困难。地球外层有二氧化碳,会发热,我们过去探测地球主要是靠一个红外探测仪。但是月亮上没有红外,怎么找到月亮?就需要有紫外,我们做紫外探测器、紫外敏感器,紫外敏感器是我们全新的研究。502所一个博士班组花了几年的时间,从零开始,从无到有,表现得非常好。

再举一个例子,嫦娥四号探测器要落到月球背面。背面我们是看不见的,如何解决通信问题?我们的方案就是在地月之间的“L2点”放一个“鹊桥”中继卫星,利用“鹊桥”既看到地球又看到月球背面进行通信。原来的世界性难题得到了很好解决,这是我们的一个创举。

为飞向更远的深空继续奋斗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叶培建1985年在瑞士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曾有人问起当初选择时是否有过犹豫,叶培建回答,“问这个问题小看我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留在国外,因为我觉得我必须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航天人有理想,有情怀,但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日常都要为柴米油盐操心。而当矛盾出现时,航天人选择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

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时,一张两代“嫦娥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照片广为流传。回忆起探测器研制和发射过程中经历的艰辛,叶培建百感交集,“艰辛讲一百次别人也体会不到。只有自己真正经历了,成功时候的喜悦才是发自内心的。”

强国论坛:结合您的经历,您认为年轻人的发展怎样和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

叶培建:我们航天人和普通人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航天人有一个特点,当个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他一定从骨子里会服从国家的利益。为什么?因为从进航天队伍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和国家命运、国防建设相连接。我们是国家的一份子,国家强,我们个人才能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只有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大局结合在一起,我们每个人才能做一点事情,才能发挥一点作用。没有国家这个大平台,我们是做不出来大事情的。这一点在我们航天青年人的思想当中非常牢固。

强国论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您对祖国、对我们探索宇宙的事业有哪些祝福?

叶培建:我们要继续努力、继续努力、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奋斗、继续奋斗;我们要走向月亮,将来我们的航天员还要登上月亮,我们要到火星、到小行星、到木星,走向太阳系的边际,这就是航天人要做的贡献,也是我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将来能够到达的疆域。

(责编:李兵兵、王喆)

上一条:扶贫五个村,奋战十六年,冯永成——把最美的时光献给扶贫事业

下一条:湖南省首人:中南大学教授入选2019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