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从“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到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再到“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殷切期望。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精髓、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血脉赓续、以中华传统师道文化为历史渊源、以中国百年来的教育事业为发展积淀,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方面的丰富内涵,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遵循。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心系家国天下、坚守三尺讲台、追求真理智慧、勤修仁爱之心,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职责使命。
心系家国天下。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家始终具有家国天下的博大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教育家精神的根脉。涵养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传承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广大教师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教师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作用。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教师是一支重要力量,教育家精神中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相应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勇作燃灯者、争为引路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守三尺讲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教育家精神中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强调以身作则、以德立教;“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体现不断探寻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办学规律的职业精神。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所要培育的时代新人是“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这就决定了广大教师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中,需要有久久为功的坚定信念,葆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是张晋藩和黄大年。关于两位人民教育家的事迹这样写道:张晋藩“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中国法制史学科的主要创建者和杰出代表,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法制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结构范式”“忠诚和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黄大年“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热爱教育事业,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两位人民教育家的事迹内容不同,但都饱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守三尺讲台,正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把真情融入教学,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用扎实学识培育祖国栋梁。
追求真理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知识,进而“教人求真”,这就要求教师求真求实,成为追求真理智慧的榜样。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阐明了教师追求真理智慧需要的精神状态。“勤学笃行”强调的是学习真理并付诸实践,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所强调的真理的实践性。“求是”强调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事物,追求真理;“创新”鼓励在知识、技术以及思维方式上不断探索和突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躬耕态度”体现一种脚踏实地、深入实际的学习态度,指明教师在追求知识和实践过程中,应该保持谦虚务实的态度。始终追求真理智慧,以渊博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得到学生的认可,努力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才能更好托举学生成才梦想。
勤修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好老师的优秀品质有很多,但是从根本上讲,其中最重要的品质是对学生的爱,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是充满爱心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认识到学生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根据他们的个人特点、兴趣和需求提供关怀和指导;主动构建信任关系,建立起倾听和沟通的桥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充分的人文关怀,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