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校风采 > 正文

【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物电院本科生发表光子晶体拓扑态研究成果

作者: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0日 10:27浏览次数:

近日,美国光学学会权威期刊《Optics Letters》在线发表了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刘建军副教授课题组在光子晶体拓扑态研究的新成果,论文题为“Multiple topological states within a common bandgap of two non-trivial photonic crystals”。湖南大学物电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101班本科生刘冬阳为第一作者,刘建军为通讯作者。

以往的研究发现,在单个共同带隙中只能产生一至三组拓扑角态,尚未获得四组拓扑角态。此外,以往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基于拓扑平庸与拓扑非平庸光子晶体产生拓扑态,或基于两种拓扑平庸光子晶体产生边界态,尚不清楚基于两种拓扑非平庸光子晶体是否可以产生拓扑态。因此,基于两种拓扑非平庸光子晶体产生拓扑态及在单个共同带隙中产生多组拓扑角态可以丰富对拓扑态的研究并推广其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该论文基于八重Penrose型光子准晶的基本结构单元进行正方晶格阵列提出了两种Penrose-square光子晶体。首先证实这两种光子晶体均可产生拓扑态,然后基于这两种光子晶体构建的箱形结构,在单个共同带隙中产生了两组拓扑边界态及四组拓扑角态。此外,在该论文的补充材料中给出了两种光子晶体互相转化时的相变规律。该论文提出的Penrose-square光子晶体为拓扑光子学及其器件研究提供了新平台,基于两种拓扑非平庸光子晶体产生拓扑态为光子晶体产生拓扑态提供了新途径。两种光子晶体的拓扑性质与散射子尺寸密切相关,研究人员可以依据相变规律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来构建拓扑光子晶体。同时,可以利用具有不同能带结构的拓扑非平庸光子晶体研究得到拓扑态的生成规律,这在提高拓扑光子学器件性能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该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及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支持。

刘建军副教授在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支持下,现已指导本科生一作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及国内外名校深造同学60余名。

213DDA

28C6E7

图为两种Penrose-square光子晶体形成过程及能带结构。

194EEA

图为两种光子晶体组合结构的本征频谱、边界态及角态。

文章链接:

https://opg.optica.org/ol/abstract.cfm?uri=ol-49-9-2393

DOI:https://doi.org/10.1364/OL.520866

上一条:【湖南大学】湖南大学与赛力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条:【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专家鉴定为“优秀”等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