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即驻守边疆,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我们动物科技学院(二级学院)辅导员老师薛莉的父亲是一位戍边英雄,薛莉老师的父亲是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坡岭校区前党委书记薛英。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抓去当壮丁,在地下党组织营救后,安排参加青年抗日先锋队,然后参与了冀中地区的游击战、地道战。
在1953年3月的时候,薛英同志奉新疆军区的命令,同战友们开拔阿喀剌昆仑山,据薛老师父亲的回忆,部队一开始是坐卡车,车排成很长的车队,像长龙一样,道路全是车跑出来的路,整个道路坑坑洼洼、凹凸湿地,戈壁上全是隆隆的车声,尘土飞扬。
刚开始时还比较顺利,越往南地势越来越高,山地陡峭险峻,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到达南疆喀剌昆仑山脉时,车不能走,只能靠马和骆驼爬山越岭,山脉路上险峻,到处都是险恶的峻峭,一不小心部队就有人摔下去。当时的条件之艰险,简直不言而喻。
部队行军在4000米的山上,往返就是百天行,途中有患病的战友,还有牺牲的战友,非常艰难。为了平息西藏叛乱,薛英同战友们参加几十次战斗,平息了中外势力挑起的叛乱分子梦想在西藏搞独立的念头,喀剌昆仑山在西藏所取得的平叛胜利,摧毁了中外反动势力阴谋打下的“西藏独立”的社会基础。
平息西藏叛乱后,薛老师父亲薛英同志随部队又奉命参加了1962年10月中印反击战的战役,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
《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男女主人公就是薛老师父母的写照,这张照片是我薛老师父母结婚的相片,薛老师父亲当时是野战部队,妈妈是后勤部队(医护工作),由部队的首长给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联谊活动,他们两个在底下跳舞,谁看中了相中了谁,谁就邀请哪一位女士出来跳舞,我父亲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就选择了我妈妈,只要跟谁跳舞在一起,就基本成功了。
薛老师的妈妈是“八千湘女”之一,周南中学毕业,来到新疆时,当时她还只有16岁,然后在这个大型的这种联谊会上和她的爸爸认识了。1954年两个人就拍下了这张结婚照,这就是他们永久纪念的结婚照。
在1968年,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团以上领导干部,在进入人民大会堂的时候,每个人发一个毛主席的大像章进入会场,薛莉老师的父亲薛英就是其中一个。所以他就把这个最珍贵的大像章,放在这张布的最中间,存留至今。
薛英老师手笔如下:
七七事变炮声响,年少出征保家长。
出生入死在战场,战胜日寇和老蒋。
部队生涯几十载,巩固国防在边疆。
解甲归田转战场,为民立功好时光!
英雄的边防官兵,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新疆,筑起巍峨界碑,铁骨铮铮男儿郎,边塞寒风锥刺股,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立誓守卫中华疆土,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祖国山河寸土不让!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暂时无法用语言表达对你们的敬意,用生命换来的祖国安宁,我心目中的英雄们,山河无恙,只因有你们以及那些苦守边关的军人们的守护,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