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党建频道专题学习 → 正文

文化自信的三维向度

作者:发布时间:2020-07-20 18:55浏览次数:

文化自信的三维向度——重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1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中国文化》杂志创刊号,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取自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文中首次阐释了毛泽东宏大立体与意蕴悠长的文化思想。时光荏苒八十载,《新民主主义论》所承载的文化思想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启发意义。

文化自信的动因导向

对毛泽东经典著作《新民主主义论》的重新梳理与研究,是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应然追求。

从历史追溯上看,文化自卑所迫。近代伊始,西方列强利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国门,并将西方文化理论、文化资源、文化产品等输入中国。长达上百年的文化入侵最终造成了中国民众精神上的被动、心理上的自卑和心态上的失衡,如毛泽东所言,“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陷入了深深的文化“奴性”困境之中。

从现实需要上看,严峻挑战所急。首先,全球化的挑战既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但相伴而生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渗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民众对中国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降低,从而影响中国的文化自信。其次,网络在为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提供平台的同时,也给庸俗文化和腐朽文化提供了温床,历史虚无主义、文化极端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不良文化的传播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由此减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从长远发展上看,民族复兴所需。文化自信作为巨大精神动力和宝贵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赢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最广泛和最深刻社会变革的新胜利,必须实现对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从而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广泛凝聚人心、增强民族精神力量,使中华民族傲然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自信的纲领指向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不仅指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方向,也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更是当下提升中国文化自信的实然要义。

民族的文化。《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不能做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新民主主义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要和民族特点相结合,形成民族的形式。建党近一百年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指导形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延续。

科学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新文化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不能隔断历史,要尊重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历史上,中华文明曾经历过数次浩劫,但总能凤凰涅槃、迎来新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传承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珍贵遗产,这些优秀的成分呈现出先进性、包容性、再生性的特点,符合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的精神支柱。

大众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应该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获得群众认可的文化才有普及的价值,只有体现出大众性特点的文化才有存在的意义。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之处与要义所在。

文化自信的实践方向

当今世界,文化之于一个国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未来世界各国的较量究其本质还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我国在新时代仍然需要坚持《新民主主义论》的文化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打造文化强国,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建文化自信最为深厚的土壤与根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精神源泉。但历经数千年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不能无原则、无批判的兼收并蓄,我们要以科学的、批判的、客观的、公正的态度去尊重历史、审视历史和总结历史。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积极总结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深挖传统文化价值,从而凝聚起广大人民的价值共识,汇集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占领精神高地,增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强大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良好形象。

以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为关键点。当今世界,我们成功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文化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新时代,我们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要积极构建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话语体系,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掌握好中国文化话语权,彰显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担当,为建立起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自信心奏响时代最强音。

以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为落脚点。与先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固有品质。毛泽东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是我们能用的都要吸收,但是在吸收的时候必须坚持“吸收精华、排泄糟粕”的原则,而生吞活剥、毫无批判的吸收要坚决避免,更不能搞“全盘西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文化相融现象空前明显,所以在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开放与包容的中华民族文化特性,促进马克思主义等优秀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积极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努力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

---引自人民网

(责编:赵晶、谢磊)

上一条:《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

下一条:任弼时:家书里的“大爱”与“小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