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党建频道文件下载 → 正文

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作者:发布时间:2022-10-23 11:59浏览次数: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其重要内容,“实现高质量发展”被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主要论述,将成为未来阶段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中共十九大以来,全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其成就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概括:一是投入要素的转型,从传统增长模式中注重资本、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的粗放型扩张,转变为更加注重这些要素的使用效率,同时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数据、生态等也纳入生产要素范畴而成为新的增长动力;二是各类经济活动,从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融合,数字经济得以成为经济转型和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三是在“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倒逼下,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和产业全过程的绿色发展水平及程度大幅提升,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污染排放水平显著降低;四是国家发展不仅仅体现为人均GDP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上,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更好地体现了“共享发展”;五是经济增长来源更为均衡,更加注重内需扩张,投资更加注重为中长期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出口结构更加注重提高附加价值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六是发展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得以强化,包括国家经济安全性、产业链安全、抵御输入性风险与压力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防范社会风险转化为经济风险的能力等。

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构建高质量的制造业产业体系,要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关键少数企业,要由具有国家长远战略意识的企业家掌舵,要有中长期持续推进的行业目标和夯实行业基础的发展步骤。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其规模扩张还是其收益率的来源都必须具有切实的物质基础,不能被没有物质基础的短期“高收益率”和“快速扩张势头”所左右;任何持续扩张的产业,其全产业链中的技术基础、制造业基础应自主可控。发展实体经济,要切实防范“脱实就虚”的倾向。一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要防范走向“脱实就虚”;二是不能片面地理解“双碳”目标,要防范过度限制“高碳产业”、超常发展“低碳产业”而走向“脱实就虚”;三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金融工具的介入应适当,要防范高杠杆率给原本良性发展的制造业企业种下巨大风险。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可以将以下几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寻求解决新时期发展所需要素和资源的有效路径。要通过要素市场化的深化改革,促进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等知识要素得以充分利用;要通过创新,以新材料、替代材料去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通过新能源产业技术去替代传统能源相关产业技术、绿色技术去替代传统产业技术,提高生态环境要素的使用效率。二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着力弥补相关产业短板,使我国已有一定产业优势的制造业,成为“无堵点”“无断点”“少短板”的高水平产业集群;同时,对于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在国内可循环条件下形成规模发展、集聚发展、集群发展。三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激励和政府激励制度政策,使“突破性创新”从中脱颖而出。要解决好创新主体的持续创新动力,解决好创新群体与创新成果的产权关系,解决好激发人才活力问题。四是为全社会提供创新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如,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为中长期产业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建设大规模研发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通过国家级研究机构或国有企业,直接对某些关键性领域或示范性强的技术进行创新活动,起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带动作用;通过战略性区域政策促进创新先进城市发挥其辐射效应;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起到孵化作用。

上一条: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到“五个牢牢把握”

下一条: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