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抓住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攻坚期,以“聚力拓岗优服务,春季攻坚促就业”为主题,在2025年3至4月深入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聚焦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持续挖潜开拓就业岗位,加快组织校园招聘,优化提升指导服务,精准开展就业帮扶,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加快岗位开拓和招聘进展。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联合地方组织开展“...
2025-03-15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简称“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双千”计划以促就业为目标,立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迅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
2025-03-14学科专业如何优化调整?创新之才,强国之才如何培养?3月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发展研究院院长金力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围绕这个话题、结合复旦实践,分享思考并提出建议。高校改革不是扩张学科领地,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内涵发展金力表示,高校改革是“奉命”而为,奉的是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现代化需要、满足民生需求的强国使命。在跟跑阶段,中国高校依靠时代和开放红利,实现了快速发展...
2025-03-13据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消息,核物理学家刘畅已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刘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2011年7月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学系等离子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7年3月至2025年1月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25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重点关注磁约束聚变装置...
2025-03-12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基础教育议题建言献策——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强办优基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应该在何处发力?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4位关注基础教育领域议题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拔尖创...
2025-03-11以教育之强支撑科技之强——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2025-03-1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025年,中国将开启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新三年。新赛道上,如何跑出教育加速度?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让数字化撬动教育之变教育数字化正不断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这场教育之变,代表委员们有目共睹。在全国两会召开前,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副校长李瑞芳代表就向教育同行们分享了好消息:...
2025-03-093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消息称,在去年扩招基础上,2025年继续稳步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100人。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累计扩招200余人。此次扩招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立足国家战略布局 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学校加速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立足国家战略、面向未来发展,新设吴玉章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智慧治理学院、化学与生命资源学...
2025-03-08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6日)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上万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上千所优质普通高中。同时,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的规模,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总之,我们将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
2025-03-07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深度求索DeepSeek、智能机器人等引起广泛关注,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请问,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科技进步与产业需求的人才?教育部部长 怀进鹏:谢谢您的提问。DeepSe...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