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资讯 > 正文

青岛大学派驻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书记荆彦玮:八年驻村情 一颗为民心

作者:宋晓豪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2日 13:15浏览次数:

自2015年2月至今,青岛大学省派驻村第一书记荆彦玮先后在临沂市的临沭县玉山镇朱黄峪村、临沭县大兴镇涝枝新村、泗水县圣水峪镇小河村、郯城县红花镇大院子村连续担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轮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八年来,荆彦玮共荣立省级三等功三次,先后获得“沂蒙最美第一书记”、“齐鲁先锋”、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2019年4月受到山东省委组织部表彰,2021年6月受到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通报表彰。

八年驻村生活,荆彦玮克服了老人生病住院无人照顾、女儿高考入学没人接送等众多实际困难,舍小家、顾大家,不计名利、得失,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勇于吃苦,乐于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他用有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抓实党建重引领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驻村八年,荆彦玮始终将每一个帮扶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都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围绕“抓党建、促脱贫、谋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工作,为帮扶村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入村后,荆彦玮首先通过建强村级班子、打造过硬的党员队伍来抓实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荆彦玮在工作中注重党建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通过定期开展第一书记上党课和党员义务工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担当作为。每到一村,荆彦玮都从党建工作基础抓起,全面抓好“三会一课”学习制度,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大大提升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建设成效显著。八年来,荆彦玮带领包帮村党支部共发展党员23人,其中致富带头人和小微企业家11人;因地制宜,带领帮扶村梳理完成村级管理制度30余项,全面建强了村党支部,激发了党支部活力,为帮扶村发展和村民致富奠定了坚强地组织后盾。


深入调研察民情

打开帮扶脱贫工作的突破口,首先就是要深入调研。由于土地问题、利益问题、家族问题、邻里关系问题等,农村工作非常复杂,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泗水县圣水峪镇小河村是荆彦玮在第四轮脱贫攻坚阶段派驻村,全村222户,共88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74户。驻村期间,荆彦玮注重调研走访,尤其对贫困户逐一进行走访和记录,多数贫困户住着破旧的老房子,也没有像样的家具电器,特别是残疾户姚清亮家,生活非常困难,这一切都在荆彦玮进行调研的时候进行了详细记录。荆彦玮根据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疾病户等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精准帮扶,做到常看望、勤走访,及时为他们送去蔬菜、大米、面粉等生活必需品,让困难百姓感受到当党和政府的温暖。2020年村产业项目分红收入共计8.4万元,其中4.2万元重点用于向特别贫困群体,真正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落实产业带致富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2015年2月,荆彦玮从青岛大学派驻到沂蒙山区朱黄峪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荆彦玮带领乡亲们种植果树150多亩,形成了村庄发展的主导产业。当年的果树现在每亩能收入3万多元,靠种植果树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荆彦玮也被乡亲们称为荒山地里“淘金”的“爱心书记”。2017年3月,荆彦玮被派驻临沂市临沭县涝枝新村担任第一书记。派驻期间,荆彦玮努力争取企业赞助,投资建设了1500平方米扶贫车间,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为村里提供了13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56户。57岁村民李庆玲独自抚养两个年幼孙子,有了扶贫车间后,她每个月能有2000块钱左右的收入,每次见面她总说:“扶贫车间给了我这个家庭重生的机会”。扶贫车间的建成更好的解决了帮扶村老人赡养、留守儿童成长和妇女劳动力闲置等问题,达到了村民离土不离家,上班又顾家、挣钱能养家的目的。2019年3月,荆彦玮被派驻到临沂市泗水县担任小河村第一书记。他因地制宜,带领百姓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建设养鸡基地一处,村集体年增收达到8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33户。


谋求发展奔小康

要奔小康,村子就得有发展、有变化。荆彦玮来到朱黄峪村的第一印象就是“村子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方便村民出行,荆彦玮决定从改变村子的基础设施开始做起。2015年7月,他邀请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学院田华教授团队到朱黄峪村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与专家组成员一起顶烈日、冒酷暑,测量数据、收集资料、绘制现状图,为后期“乡村连片治理”打造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荆彦玮又积极争取了近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朱黄峪村基础设施建设。维修了村内三纵两横5条主干道,全长1836米;新修建排水渠825米,维修排水渠2000米。村东的臭水沟投入25万元进行了清淤,过去的“臭水沟”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投资23万元,建成乡村文化广场,集健身与休闲娱乐为一体,建筑面积达到了1400平方米。两年后的朱黄峪村发生了巨变,昔日尘土飞扬的小山村,变成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2019年4月,到泗水县圣水峪镇的小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入村时了解到村内基础设施几十年没有得到改善,以前的村委办公室年久失修,墙体裂缝,房顶漏雨。村内原来的两条主街道更是坑坑洼洼,破损严重。村内一条河流由东向西穿村而过,但桥高仅半米,遇到大雨或暴雨时,桥面水流湍急,多次发生险情。面对村情,荆彦玮努力争取各项帮扶资金共计300多万元,修通主街道800多米,修筑排水沟1600米,修通小巷户户通道路20多条共3000多米,建设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56平方米,新建休闲健身广场400多平方米,绘置文化墙1500平方米,种植了各类绿植700多株。两年驻村,荆彦玮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改善基础设施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兴建和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


振兴文化强文明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精神基础。驻村期间,荆彦玮通过邀请青岛大学美术学院85名大学生到帮扶村,帮助彩绘文化墙11500平方米,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让村民茶余饭后观赏书画作品、孔子文化及村史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引领乡村文明新时尚。同时,荆彦玮在帮包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佳道德模范、创业先锋等评选活动,使全村百姓逐渐形成了凝聚向上、崇善、爱美、爱村、爱家的强大正能量,让“家庭更和睦,乡村更和谐、乡风更文明”进一步得到了保障。荆彦玮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在百姓中大力宣传有关婚丧改革的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的文件精神,鞭挞了婚丧嫁娶比阔气、讲排场、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乡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拓展帮扶靠“娘家”

派出单位是第一书记“娘家”,也是第一书记在帮扶村开展工作的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派驻期间,荆彦玮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大学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尤其在第四轮和第五轮挂职省派第一书记期间,作为带队队长,利用每月回家休息时间,他都及时主动返校汇报第一书记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同时结合帮扶村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学校“从县到镇到村”进行点到面的全方位帮扶活动,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了着智慧和力量。通过荆彦玮的协调对接,青岛大学与泗水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医学教育与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服务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对接。学校医疗集团与泗水县卫生健康局、县人民医院共同签署了泗水县人民医院加盟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协议,集团与人民医院在临床技术、学科、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搭建合作平台,多次为百姓开展“送医送药” “下乡义诊”等活动,为群众免费量血压、听心音,查病例、开处方,共进行义诊3350人次,解答健康咨询883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3900多盒。在第四轮和第五轮帮扶期间,荆彦玮带领第一书记工作组与学校积极对接,学校第一时间与乡镇签署了蔬菜采购协议,及时解决了百姓农产品和蔬菜的滞销问题,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也吃到了帮扶村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真正达到了互利双赢的良好效果。


传递爱心助圆梦

贫困家庭子女因缺钱辍学,是最常见的原因。村民心里虽然明白读书是走出乡村的唯一出路,但迫于生活压力,很多特困家庭又不得不放弃这条看得见的出路,全家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帮助特困生圆梦学业,四轮驻村期间,荆彦玮把帮扶村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帮扶村特困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先后拿出3万多元工资,资助了玉山镇朱黄峪村、大兴镇涝枝新村、小河村7名特困学生,确保孩子们顺利完成了学业。第四轮帮扶期间,荆彦玮积极协调青岛大学,组建爱心支教团队到帮包村支教。学校在暑假期间分批次安排260多名大学生到村,利用乡村儒学讲堂、村委办公室、党员学习室等场所为帮扶村困难学子开办暑假学习班。大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专业优势,开展特色拓展课程教学,并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有趣的视频和多变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孩子们求学的积极性,让特困学生心灵上得到呵护,学习上得到引导,生活上得到照顾,活动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

驻村八年,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荆彦玮时刻用行动诠释着“敢想第一”“敢干第一”“敢做第一”的“第一”的称号,不辜负组织的委派,不辜负村民的期盼,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帮扶工作。

上一条:在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强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下一条:明湖奋斗者 | 访“六盘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成老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