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吉首大学:坚持正确方向 深化“立人教育” 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新体系

作者: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5日 23:53浏览次数:

 编者按:日前,学校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多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本次大会分享了3个先进单位和3个先进个人的成功经验,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思政工作的育人经验,主题鲜明,内容具体,生动感人,值得全校师生好好学习借鉴,本网特将发言稿陆续刊发,以飨读者。

 

 

 

  坚持正确方向 深化“立人教育” 着力构建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新体系

 

  教务处 庹 清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精神,学校召开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代表教务处就加强本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三全育人”新体系的认识和做法,给大家作一个汇报。

 

  一、狠抓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深化“立人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我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办大学的“鲜亮底色”,着力构建 “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师、教法等方面综合改革创新,建设了一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师队伍,培育和推广了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重点推进教学科研皆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取得了较好成绩,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全面使用 “马工程”统编教材,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二是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素质提升计划,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思政课教师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制度,通过引进和培养,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三是积极培育和推广优秀教学方法,建设理念科学、形式多样、管理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体系。组织实施“道德观察”、“三专式教学”,推广运用了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广泛使用“优学院”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信息化教学体系,积极推进思政课基础知识网络考试,真正发挥网络学习对于理论教学的支撑作用。四是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育人,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万人走进武陵山”以及乡风文明“千村万户大调查”活动,挖掘学校所在的地域特有的红色文化、新农村建设、精准脱贫、爱国主义、基层党建等优势资源,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充分利用“长征胜利80周年”、“建党9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建军90周年”、“党的十九大召开”等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等关键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了“教”、“学”、“管”、“考”、“评”、“研”六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体系。五是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为补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支撑体系。坚持以思想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求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的成果服务思想理论建设和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着力深化“立人教育”,打造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品牌

 

  学校坚持以“立人教育”为引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全面落实到质量标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独立人格、家国情怀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办学实际的“立人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将“立人教育”的总体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立人教育”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课程引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实践,凝练“立人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特点和比较优势,打造了民族地区地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品牌,其成果2016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立人教育”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立人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立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素质教育中心(挂靠教务处)统筹协调、全面负责“立人教育”具体事项的组织与实施。构建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党总支协同联动、基层党支部抓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建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通过着力打造“问道”、“立人大讲堂”、“立人读书沙龙”、“佳片鉴赏会”等校园文化育人品牌,五年来,共邀请文化名人200多人,举办了“问道”24期、“立人大讲堂”55期、“立人读书沙龙”31期、“佳片鉴赏会”94场,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学院结合专业内涵加强文化建设,形成了“一院一品”的文化育人新格局,涌现出了体育学院的“做体育文化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数学文化节”、外国语学院的“书香外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之声”、物电学院的“思立行动”、历史与文化学院的“文化与田野”等一系列学院文化育人品牌。《“立人”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广》被评为2015年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

 

  二、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同向同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体系

 

  看到成绩的同时,仍要清醒看到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今年开展了两次教学工作专题大调研,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有部分师生对本科教育“四个回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力度广度不够,联动机制没有形成,考评机制不够健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充实队伍,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政治素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抓好“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的关键,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建设的重点在“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建设的重心在院系,建设的成效在学生。教务处正在着手修订完善课程建设规范和优质课程评价标准,将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精品在线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应设置“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应设置“育德效果”的观测点,改革课程学习评价方式,优化课程考核方式与题型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课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

 

  2、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努力增强育人实效性

 

  一要进一步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制定学校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知信行合一为导向,着重从实践教学、文化融入、网络教学、地方特色、学术支撑等五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二要以组织开展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调研为契机,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要,以学习为中心,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加强课程教学设计,开展集体备课。协调各门课程之间和各学段之间的内容衔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组织方式,逐步实行中班上课、专题报告与小班研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与艺术,实施专题化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增强师生教学互动。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学习,加大课外学习量,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模式

 

  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人文艺术类专业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通识课、专业课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能力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的讨论、老教师的传帮带、教材教案的集体备课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就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施,加强互动交流,让广大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5、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二是加强协同联动。建立教务处、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各负其责,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 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学院绩效考核评价。四是提供充足经费支持。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试点或立项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学院和优秀课程给予奖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上一条:湖南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刘德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座谈五四精神

下一条:湖南师范大学:黎大志随堂听课 深入了解思政课教学情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