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学习·阐释 | 彭祝斌:挖掘优秀文化资源 打造优质文化产品

作者: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4日 14:02浏览次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长沙考察调研并强调,“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化产品的品质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底色和方向。文化品质的核心是民族文化在产生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和审美气质。打造优质文化产品,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以红色文化铸魂

文化精神是打造文化产品的核心要素,决定文化产品的品质。以红色文化铸魂,就是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以“文”化人的功能。

第一,把握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通常是指近现代以来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包括红色精神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传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时代品格;红色制度文化是指各个时期我们党和政府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文献;红色物质文化是指革命历史遗址、革命文物以及革命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集政治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物质资源于一体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和价值,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优质基因。

第二,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底蕴深厚。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内容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力作,有利于强化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自信,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继往开来,开拓创新。

第三,加强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作为红色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文化优势和“忠诚、担当、求是、图强”的精神特质,应当成为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基地,成为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红色文化本质上是中国革命范式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大众文化的本体特征和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要做到以“文”化人,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全媒体技术和手段,打造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巩固红色文化宣传阵地,优化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以传统文化固本

文化本源是文化品质形成的前提,是文化品质的“初心”,是铸造文化品质的“来时之路”。以传统文化固本,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一,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彰显中华文化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文化精品,对于熏陶社会大众,塑造民族性格,激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强化文化符号功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是民族自觉的重要方面。文化自觉不仅表现为对中华文化有深刻认识,对中华文化发展方向有准确把握,还能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担当起发展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文化符号在确立民族自觉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作为重要文化符号的汉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长河中的中华民族,在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多元文化融合过程中,形成了“崇德求善”、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诚信、守则、求和的心理准则和“中庸”“礼”“仁”等文化品质。强化民族文化符号功能,“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必由之路。

第三,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立足当前,把握大势,合理运用全媒体手段,大力开发生产传统文化产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主流媒体责无旁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多元、内容多样的特点,产品样态丰富多彩。主流媒体要关注并结合传统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文化部门和优秀文艺工作者进行深入合作,实现传统文化产品来源多元化,在传统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媒体范畴,研发新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使之成为接地气的大众文化。

以主流文化强基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对社会发展进程具有主要影响作用的文化。主流文化体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主流文化强基,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导受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大众文化发展的根基。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主流文化舆论引导。文化传承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和倾向性的传播活动,它对合规律的人类社会活动进行肯定性传播,对逆规律的人类社会活动进行否定性传播。传播主流价值观是主流媒体的不二选择。主流媒体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定海神针”的导向作用。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使主流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实挺进。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主流文化引领力。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要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有助于广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增强主流文化的引领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三,创新媒介传播话语体系,提高主流文化引领能力。媒介以新闻的形式跟踪最新的社会变动,体现现时态的文化信息、文化知识和文化价值取向。主流媒体要立足群众的重大关切,把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引领力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创新传播体制机制,转换思维方法,采用更具时代特色、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意识形态内容和话语体系传达主流文化价值;要善于将主流文化根植于受众的媒介活动当中,采用多元途径实现主流文化价值引领,扩大主流文化影响力。

上一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