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毛泽东思想和现代师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充分发挥红色品牌和师范教育优势,构建 “导·学·熏·管·爱”五位一体的教职工思政工作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引导为先,提高政治站位。一是在理论培训中提高政治素养。坚持每年举行新进教职工岗前培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理论辅导,每年定期选派教职工参加国家和省里举办的思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会和培训班,组织全体教职工参与对口扶贫。二是在教书育人中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开展教职工“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比,对师德师风失范者一票否决;落实校领导联系学院、处级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学生党员联系学生寝室制度,直接与学生面对面开展思政教育。三是在校风建设中强化政治担当。发挥教师楷模示范作用,大力弘扬“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校风,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为要,提升综合素养。一是培育高尚师魂。建立“要我学”机制,固定每周二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按月确定学习专题。拓展 “跟着学”的路径,广泛宣传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开辟“我要学”的空间。为教职工设置教学能手、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二是提升业务水平。引导“干中学”,如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十个一”,包括举行一次公开课、命制一套科学规范的试卷等。强化“团队学”,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教学和学术工作坊,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凝聚团队力量申报省部级以上项目和平台。鼓励“协同学”,动员教职工与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小学等积极合作,在协同育人中提升业务水平。建立了由173所学校组成的小学教师教育联盟,拥有97 个校企合作单位,204 个协同育人项目,与县市区共建204个实践基地。思政课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熏陶为辅,打造红色校园。一是厚植红色基因。相继建成湖南省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基地、湖南省毛泽东诗词外译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设立革命文化研究专项基金,承担了“青年毛泽东价值观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相关课题近20项。出版《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丛书》等10余部专著;举办“湖湘大学堂”“润之讲坛”“三新四信”论坛,邀请名师名家宣讲100余次;用艺术化形式歌颂革命精神,音诗画作品《忠魂舞》荣获“欢乐潇湘.劳动最美”竞演金奖。精心打造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000 万人次以上,先后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等荣誉。全面优化学校旧址环境,东方红校区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上与“第一师范旧址”保持一致,有效实现了两个校区的文化对接。二是弘扬红色传统。经常性举办毛泽东、徐特立、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研讨会,邀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吴金成、十八大代表兰朝红等优秀校友回校为师生作专题报告,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坚持组织新入职教师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了解学校的红色历史,激励其向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学习,树立志存高远、献身教育的理想;聘请校内外名师举办“红烛论坛”,为教职工注入绵密有力的教育报国情怀。学校2018年被湖南省委宣传部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
严管为盾,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了思想动态分析研判机制。学校党委定期召开师生思政工作和意识形态状况研判会,及时了解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党委成员带头上党课、讲思政课,与教职工谈心谈话。给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充足经费,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二是完善教职工思政工作制度机制。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规定》《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教学能力提升“十个一”等制度。推进人事管理制度、职称评审制度、职工业绩考核评价制度与薪酬制度改革,以奖优罚劣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仁爱为源,倾注人文关怀。一是为教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制定《教职工重大生活困难帮扶基金管理办法》,建立22位困难教职工档案,对生活严重困难的教职工给予1-2万元不等的困难补助,近三年帮扶17人次,帮扶金额32万元。组织1044名教职工参加了省总工会职工住院医疗互助活动,积极解决职工子弟读书难、青年职工交友面窄等实际困难。二是缓解教职工工作压力。开展多层次心理疏导活动,如组织女职工代表参加 “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等专题讲座。积极排解教职工中出现的邻里纠纷、权益维护、心理抑郁等问题。组织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开展高层次艺术鉴赏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