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培训 > 正文

以“5A卓越”模式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体系

作者: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4日 13:10浏览次数:

9月28日,一支由在校大学生组建的国际传播团队“真探”推出重磅英文深度报道“美国正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监控之网’”,深入调查“9·11”事件发生以来美国精心策划的“棱镜计划”等国内和全球监控项目及其对全球的危害,向世界讲述美国的“黑客故事”,用数据和事实驳斥美国长期炒作的“中国黑客论”。该篇调查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英国资深媒体评论员杰瑞·格雷给予积极评论和转发。

这支年轻的团队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全球热点议题和敏感话题,坚持“英文采编、事实核查、融合报道”理念,向世界呈现新闻真相,讲好中国故事,目前已建立8个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其中,团队发布的一些深度报道,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肯定。

“真探”项目团队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全球视野、融媒表达和专业素养,促使我们进一步反思今天的新闻传播教育问题:在媒体融合推进的战略背景中,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内在要求。

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让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一个专业的内涵及发展道路。这些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面临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压力,似乎比其他专业更为紧迫。各个新闻院校都在苦苦探索,上下寻求良策。有些学校“小修小补”,在传统媒体知识“座架”上,适当“微调”,增加新媒体内容。“拼图”倒是完整了,但未能做到真正融合,最后依旧是两张皮。有些学校“推倒重来”,全面转向新媒体,最后往往被技术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忘了来时的路。

教学改革得有方向,创新得有依据。国家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总体上体现在三个逻辑维度:一是在价值维度上,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倡导的课程思政建设,无疑要求我们打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体系。二是在专业维度上,如何培养全媒型新闻传播人才?自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开始,国家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传媒业界已如火如荼地开展,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亟须克服“落地难”的难题,将融合理念转化为全媒体化的培养方案。三是在实践维度上,如何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格局?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再一次将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推向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

不难发现,“价值”“专业”和“实践”勾勒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亟须面对的三大逻辑命题。这三大维度并非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具有内在的融合与对话基础,因此需要进行体系性的教学设计和探索。简言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具体的培养方案,而是一个整体的培养体系。只有以“体系”回应体系性的问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上创新新闻传播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暨南大学多年来探索和实践的“5A卓越”模式,提供了一种急需新闻传播学界关注和借鉴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5A卓越”构筑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三层次和五环节:一是价值层的“塑造核心价值”(Aiming for Core Values);二是在专业层的“获取专业能力”(Acquiring Professional Skills);三是实践层的“分析解决问题”(Analyzing & Solving Problems)、“开展创新创业”(Advancing Innovation)、“树立全球视野”(Advocating Global Vision)。

提炼和创建一种教学模式容易,但如何通过机制建设和创新,真正保障模式“落地”问题,却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的难点所在。暨南大学在“5A卓越”模式运行的机制建设上的探索经验,为全国新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例如,学校创建了“我行我动”重大主题实践品牌,下设“声海”主要从探索新媒体音频创新实践,用声音绘就湾区青年“同心圆”,全网收听量超过12亿;“后浪”主要探索功能游戏创新实践,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新闻议题,传播正能量;“全景”主要探索VR、AR、H5创新实践,通过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边疆影像”主要探索短视频的创新实践,用视觉讲好中国的边疆故事……在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暨南大学的“5A卓越”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备受学界关注和广泛认可的“暨南模式”。这也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被认定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的原因所在。

必须承认,在全国普遍探寻新闻教育改革良策的大背景下,暨南大学坚持“国际标准”,探索“湾区实践”,探索并形成的“5A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回应了未来新闻传播人才的全媒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素养目标。其教改视野的全局性、总体架构的科学性、模式运行的有效性,值得新闻院校借鉴。

教学探索,其路漫漫。任何探索都必须回应“价值”“专业”“实践”三个维度的深层对话。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只有立足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想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才能不乱方寸、有的放矢,在“为何改、向何处改、改成什么样”问题上给出坚定而清晰的答案。

上一条:邬大光:面向2035 高校学科优化调整布局的思考

下一条:“火爆”并非标准 大学专业设置不简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