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运用“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近5年累计为我省新农村培养了46181名农村发展的引路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为农村提供技术服务的小能人。这些农民大学生根植乡土,服务“三农”,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线上线下结合,构建联动教学机制。学校根据新时期农村特点和农民大学生的特殊实际,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构建了“网络空间+田间地头+创业基地”三课堂联动教学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而精准地实施个性化教学。线上,为学生建立网络学习空间,配发移动学习PAD,建设虚拟实训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的学、反复多次的练。线下,组织学生参加入学教育、面授辅导、实习实训和创业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田间地头课堂”,实现学生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工学结合。同时,通过政校企联合,在各县市区创建“创业基地课堂”,方便学生跨区域开展创业体验和交流学习,促进学以致用。通过“三课堂”联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大规模培养与个性化学习问题。
精准定位育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需性”专业结构。精准对接农村急需的“村干部、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三类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结构,将原有的14个专业精准调整为农村管理类、农业技术类、农村法学类8个专业。针对村干部的培养,设置农村行政管理专业;针对致富带头人培养,设置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专业;针对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设置畜牧兽医、法学(农村法律事务方向)、茶叶评审与营销等专业。创设“三模块”课程体系。聚焦农村三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要求,创设“通识素质+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三模块组合课程体系,建设了农村应用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农村党建实务、农村会计实务、农村电商实务和农村政策法规等17门通识素质课程,79门专业技术课程和14门职业技能课程。组织并支持各市州分校、县级教学点建设了一大批地方特色课程。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的格局,在重视通识素质的基础上,强调农村所急、农业所需、农民所爱,让农民学员能立足本地产业和本岗实际选择所需的学习课程,解决了供、需不对等,学、用脱节等问题。精选“实用性”教学内容。从农民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需求和技能要求出发,以需定教,靶向教学,按照“实用、够用、能用、好学、易懂”的原则,精准选择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知识性与实用性的衔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实效性,使农民大学生易学、愿学、乐学。
加强三方联动,激发学习内生动力。针对农民学员组织化程度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沟通,把农村人才培养纳入党委组织部对农村干部或后备干部的培养计划,并积极促成财政部门对农民学员给予学习经费资助,主动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强化对农村人才培养质量的督查管理,从而有效形成了党委组织部门负责组织推荐学生,考评市州实施情况;人社、财政部门负责技能鉴定与学费补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教学督导与质量监管,学校负责整合行业、企业资源并组织实施教学与管理的“党、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学生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学员教学组织难及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发挥电大系统优势,精准培养农民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在已毕业学员中,82.6%的已经当上了村干部;在湖南省2017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有4930名农民大学生当选为村支部书记;有61.8%的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发家致富的示范户;另有不少成绩突出的学员考上了当地公务员,当选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信息来源:省教育厅 作者:教育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