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案例 > 正文

【最美理工·人物】徐江海:两种身份 一样精彩

作者:周熠 毛青 夏晔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9日 22:30浏览次数:

“咚咚咚”,一串脚步声惊扰了晚上11点的实验楼。寒风灌进外套,令他微微打了个寒战。想着那未竟的实验项目,又猛地一头扎进无边的夜。

第二天上午,他已早早地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开启了辅导员一天的工作。

徐江海,机械学院燃料电池与智能控制方向研究生兼外语学院19级辅导员,获得了2019-2020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主持并参与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各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一区SCI论文2篇;申请获得发明专利3项;曾代表参加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并做汇报;获得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湖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三等奖……

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徐江海一直默默的付出,负载压力前行的他比同龄人走得更坚定、走得更远。

他既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也是优秀辅导员

抱定一个目标,笃志前行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徐江海回忆起自己的考研生活及刚开始做科研的时候,就是一头扎进去,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前进,或许站在科研之路的起点时也曾有过迷茫,但现今回头看,曾经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

徐江海的研究生学习和大多数研究生一样,他也被导师督促要大量阅读并潜心学习相关的论文文献,但与一般的学生将那一摞摞论文视作不得不咽下的求学之苦不同,徐江海乐于踵事增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见更广阔的学术天地。他常是带着求知的虔诚与敬畏,在由心而发的愉悦心情中沉浸于文献阅读,不知不觉间将桌上的文献全部精读完。

同时,他也一直谨记院长在新生入学教育上的告诫,“对重要学术成果进行摘要、归纳”。如今,他已经有好几大本摘录本,于他而言,它们都是珍宝。他一直很感激当自己在学术研究问题上百思不得其解时,自己摘录在本上的学术成果往往能让他豁然开朗。他的第一篇一区SCI论文就极大地受益于他坚持下来的这个学习习惯,“当时看到那则摘录,我感觉像是被眷顾,欣喜若狂”。之后,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徐江海得到启发,并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燃料电池与智能控制。朝着这个确切的方向,他开始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踽踽独行不如共言榭下,徐江海认为自己课题研究上的成功与所在课题组给予的支持密不可分。他所在的课题组由导师牵头,于每周三有一个总结例会,在会上课题组成员们依次总结这一周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困惑,之后成员们互相探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徐江海非常珍惜在会议上与师哥师姐们、导师一起学术探讨的机会,在这些探讨会上,他解开了许多困惑自己许久的难题。

会上,导师会安排部署下周的学习任务,这也督促着徐江海一直前行在科研道路上。他说,每次例会后自己都更清楚接下来的一周应该做些什么,也更期待自己能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

因为要兼顾实验室的时间受到自身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使得提高科研成果取得的效率成了似乎最迫切的需要,但徐江海不这样认为,他没想过要急功近利。“科研工作最忌骄躁。我所研究的方向目前是一个挑战较新、较大的方向,更是需要静下心来咬牙攻关的”。因此,徐江海一直非常注重实验细节的把控和实验问题的深思,他认为实验中犯错并不是时间成本的消耗,犯不该犯的错和重复犯错才是对时间的浪费,因为它们对科研进程并无积极的作用。

徐江海表示,自己所研究的“燃料电池与智能控制——湿度的控制”现有成果较少,他称自己是在“开荒”。徐江海就这样一直做了半年,依旧没什么具体可行的成果,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深不见底也看不到希望。那段时间徐江海在组会上也挺沮丧的,可也不情愿就这样放弃坚持了这么久的研究方向。最后在导师的开导下醍醐灌顶,此后徐江海把对于海水的研究重点稍加调整,也吸取了前面失败的教训,收拾好心情再度起航。

回想起第一篇SCI论文,来来回回改了十个月,“当时,我感觉进入了人生的一段黑暗期。”那个时候的徐江海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大海,上岸遥遥无期。虽然研究论文被要求反复修改是研究生的常态,但他还是开始质疑起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所选的研究方向。

在彷徨和自我怀疑之后,他决定用行动来摆脱焦虑的情绪。在结束白天繁杂的工作后,他就一头扎进实验室里,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对辛苦写成的论文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无数个深夜里逐字逐句的推敲,不放过一丁点瑕疵,力求完美无缺,他最终摘取了自己学术研究上的第一颗璀璨的硕果。

“我一直想考这个方向的研,成功考上后,就做好了应对一切困难的心理准备。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那一份热爱。”那一篇因坚持下来而终于得以发表的SIC论文使徐江海的热爱有了回响,付出有了回报,也让他的科研之路走得更自信、更坚定了。

兼顾“双重身份”, 相成相济

双重的身份,意味着双倍的艰辛,也意味着双倍的收获。与别的研究生相比,徐江海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做到工作与学习的平衡。

98AF1

徐江海在开展学生工作

办公室与实验室,是徐江海重要的两点一线,场所的变换是他工作与学习状态的切换。在实验室,他全部身心都在燃料电池的智能控制上,实验室对他来说是一个心灵的“桃花源”,不问其他,只专学术;在办公室,他用全部的精力去做学生工作,与学生、老师进行友好的交流,从不把学生的“小事”当做小事,密切关注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这其中,唯一没切换的是他对待工作和学习时相同的严谨态度。

从2013年进入大学算起,今年是徐江海待在学校的第七个年头。7年时间,他的身份也不断发生转变,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双重身份,他力争将每一个身份都做到最好。

谈起这位年轻的辅导员老师,徐江海的学生工作助理肖景麟忍不住夸赞,“老师不是很健谈,给我的任务指令传达得也尽可能地简洁、清楚,对我的工作的要求松弛有度。”即使在办公室值班不久,她也还是能从徐老师的工作状态中感受到他甘于寂寞的科研精神和严谨的学者风范。

85039

徐江海获湖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能力大赛三等奖

“可能一件事对于辅导员来说它是一件小事,但在学生看来却是自己不能完成的大事,”徐江海始终记得当年初入大学校园时,那位带着一缕金灿色阳光走进教室的班助,和给予过他的温暖。他说起选择成为一名辅导员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成为学生们眼里的光。徐江海不仅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进取之心和卓越的能力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认可和其他年轻辅导员老师们的赞赏。“我也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尽力陪伴学生度过大学四年。”拥有娴熟的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怀揣着那一份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徐江海在我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辅导员工作中对细节的分外关注使徐江海在自身的科研工作中也更加重视小细节的大影响,相较于实验室相较的沉闷氛围,办公室活跃、轻松的工作环境也往往抚慰了徐江海在科研工作时的受挫情绪,给了他一个新的心态去解决科研学习中的难题。“晚上深沉的思考、缜密的实验操作难免有时让我身心俱疲,但白天学生和办公室老师的谈笑能够传递给我新的活力,能随他们一笑,我感觉很幸福。”徐江海认为自己享受着一种更充实、有效、健康的工作学习状态。

在工作与学习中,徐江海将两者一起抓,从不敷衍任何一项。该工作的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学习,相比较其他的研究生,徐江海只能在晚上待在实验室默默努力,在周末也不敢松懈,寒暑假则是他专心学习的好时机。徐江海在处理工作与学习的转换中,从而使生活达到一种平衡。他既是导师眼里的优秀学生,也是学生心里令人敬佩的辅导员。

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朝乾夕惕,徐江海在时间的长河里以热爱为帆、梦想为桨,逐浪前行,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不断开启属于他自己的新航线。

(责编/邱莎 初审/司念伟 终审/王庆华 )

上一条:中南学子跳入湖中勇救落水者!致敬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

下一条: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泉州创新研究院揭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