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党史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作者:李学仁发布时间:2020年12月30日 12:58浏览次数: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点击观看视频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紧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讨论稿)》。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

共产党员网分享打印纠错

2020年岁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第三次出席这一重要会议。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大历史观,何以观之?

历史性意义: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上两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2013年和2017年。2015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之前,总书记都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继十多天前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再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会上,总书记用“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来描述“三农”工作的“成绩单”。经过8年持续奋斗,中国在2020年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

放眼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12月23日,安徽蒙城县某扶贫平台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直播带货,助农脱贫。

总书记从“两个大局”分析了“三农”问题的历史坐标: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浙江安吉县余村是“两山论”发源地。

从大历史观看“三农”,认识才会更清醒。2017年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样的判断: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在今年的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位于陕西平利县的蒋家坪茶园,云海环绕。2020年4月,总书记曾到这里考察,希望当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历史性转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宁夏吴忠市弘德村是生态移民村,2012年由吴忠市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的5个乡镇27个行政村移民搬迁而来。(资料图)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留足政策过渡期。历史性转移怎么转?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具体的路线图,明确要求“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四川眉山市设立“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的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历史性命题: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五项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疫情发生后,他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总书记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

△12月初,江西泰和县村民正驾驶农机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抓住种子和耕地,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总书记还明确,“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黑龙江佳木斯某粮食加工厂收粮加工。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还抓了一件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他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11月中旬,祁连山下山丹马场20余万亩燕麦草进入收获尾声。各农业单位人机齐上,确保颗粒归仓、寸草归垛。

历史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当年的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

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浙江舟山柳行村利用山坡地开辟40亩李子基地,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项目,由村支部党员认领管理。这是2020年5月,村支部党员为李子树进行疏果培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017年,湖北恩施出台“厕所革命”建设新三年计划(2018—2020年),创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在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七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郡县治,天下安。”总书记强调,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浙江仙居县建设乡村田园生态绿道,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带动乡村旅游和村民增收。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正如总书记所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上一条:学习“四史”,让初心薪火相传

下一条: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