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资讯 > 正文

以学术讲政治,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作者:曹玉涛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3日 00:41浏览次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把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效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高校以学术讲政治的优势,坚守政治立场,大力改进教风,构建学术话语体系,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努力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以学术讲政治 必须坚守政治立场

以学术讲政治,首要的就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用学术的力量回应意识形态要求,坚守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立场,防止错误的思想观点影响和误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这就决定了高校的一切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思想观点、立意论断,都应该符合党的大政方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使用的材料、传授的知识、运用的方法,都应该是科学的、权威的、正确的,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又要体现出以学术讲政治的严要求、高水平。

以学术讲政治,必须辩证看待政治和学术的关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鼓励和支持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对有关政策进行分析评估,但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的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以学术讲政治,必须遵循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学术观点是建立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以及政治鉴别力之上的。就思政课而言,离开学术性谈政治性是空洞的、贫乏的,是没有说服力的;离开政治性谈学术性是危险的、错误的,后果是严重的、可怕的。把稳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遵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鉴别力,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充满了政治性,又充满了学术性;对马克思主义的讲授,既是政治性的,又是学术性的。马克思主义从不否认自己的阶级立场和价值追求,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追求政治解放,而且要追求人类解放;不仅坚信“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将赢得整个世界”,而且追求建立一个自由人联合体,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蕴含丰富的学术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每一条原理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思想政治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性、人民性的同时,要提高学术含量,加强学理性探讨,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当今时代,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事关高校思想阵地牢不牢,要把以学术讲政治作为高校思政课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学理阐释,讲出“所以然”,用理论的力量、逻辑的力量、思想的魅力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另一方面,思政课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学理辨析和逻辑批判,坚持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发声亮剑,敢于向各种不良言论、观点进行斗争,净化“噪音”“杂音”,发出“强音”。

以学术讲政治 必须改进教风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存在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轻视学术研究的倾向,严重制约思政课功能目标的实现。一些高校还存在一些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一些教师课堂讲授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直接搬到课件上,念念课件、讲讲案例、放放视频,毫无新意;有些课堂教学不重内容重形式,娱乐化、肤浅化、故事化,把思政课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有些课堂教学存在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例解释事例、用现实证明现实的现象,对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回应不够,授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差。结果导致思政课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有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不够厚重,没有讲出理论的力量、思想的魅力,要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金课”就必须加大教学的学术含量。

以学术讲政治,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于最重要、最现实的问题。新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急剧变化的生活世界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问题,迫切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问题,把研究和回答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批判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这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学生高度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以学术讲政治,要突出学术创新。学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工具。探寻真相、寻求真理,是学术的灵魂。学术的价值在于探索真知、未知和新知。当我们说“学术精神”的时候,是强调其求真、求新的品质,强调它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思想政治课的学术建设要增强更多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既要“我注六经”,又要“六经注我”,努力做到以事说理、以理服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以学术讲政治,要善于把学术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正所谓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教学科研相长,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科研短板和“木桶效应”。讲好思政课需要学术积淀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要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课堂讲学理,就是要以理服人,在课堂上结合每门课程具体内容,从学理上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内在逻辑、科学内涵和独特价值,逻辑推理上要丝丝入扣、层层递进,通过透彻分析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让理论所到之处阳光普照。

上一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金课”

下一条: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要引领青年学子共成长

关闭